民國九十三年 保安宮重修碑記

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董事會

摘要

 大龍峒昔為蠻荒之野,乾隆以降,人煙日多,廓然而為北台之要地。大龍峒保安宮主祀 保生大帝,香火緣起於乾隆七年,先民自同安白礁慈濟宮祖廟迎奉而來。乾隆二十年肇建,自是肇基永固,輪奐宏開,天庥神賜,境安民樂。嘉慶十年易地重建,歷經同治七年與大正六年賡續重修,廟廊壯麗,氣宇非凡,奠定今日廟宇之規模。往昔迎神賽會,摩肩接轂,字姓戲演出無日或息,中元盂蘭盆會競宰大豬,水燈裝飾,人滿街衢,一時稱盛。日治末期,香火一度中斷。民國三十八年,廟宇為大陸來台軍眷佔住,本宮內部諸事廢墜。民國八十年代,本宮戮力轉型,關注社會公益推闡文教事業,成效卓著,人神共鑒。歲月既久,鑑於本宮建築老舊,傾圯失修,民國八十四年起進行修復,副董事長廖武治總其事,事必躬親,嘗辛茹苦,歷時七年,至民國九十一年工事方竣。此番修復,信眾亦踴躍捐輸,動用預儲修建基金及歷年結餘款,計花費新台幣貳億陸仟餘萬元。本宮雖屬二級古蹟,然因政府之古蹟修復,屢遭垢病,遂自行出資統籌監造,重現昔日業主與匠師合作模式,並結合傳統工法與現代科技,修復工程益臻佳境,廟貌莊穆尤更勝曩昔,創臺灣廟宇自行修復古蹟之典範。民國九十二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之殊榮。同年農曆五月十四至十六日行三朝慶成醮。恭維神恩浩蕩,垂蔭斯民,回首篳路之藍縷,期諸來者之惜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