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軒轅大帝信仰的形成與流傳

摘要

道教軒轅大帝信仰的起源與形成甚早,祂不僅是中華民族所推尊的始祖,祀典明載於史冊;在道教神仙傳記中,則是第一位鑄鼎昇天的帝王。其治國深為後世推崇,先秦作品《國語‧魯語》稱讚黃帝「能成命百物,與明民共財」;西漢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著《史記》和同時代《大戴禮記》都給予其能「順天地之紀」的禮讚,反映出其執政的特色,即順應天道。

本論文撰寫的主旨在於從信仰的角度著手,以明編《正統道藏》收錄之唐、宋、元三朝道書為基礎,參考相關文史資料,以觀察軒轅黃帝由民族文化認同的始祖轉變為道教軒轅大帝的情形。主要內容分三部分:首先,敘述黃帝的生平及事功,包括:治世偉績和當時的種種發明;其次,探討黃帝訪道求仙、修行道德的歷程;第三、論述軒轅大帝信仰的形成與發展,如祠廟祀典、所得的丹經符法在道教史上的特殊意義及其現代海峽兩岸發展的情形。

綜觀軒轅的大帝信仰歷經時代變遷,而逐漸形塑與流傳的過程:先是在西漢早期,軒轅黃帝位列道教仙真傳記中第一位昇天的帝王;在唐代,衍生出一連串有關黃帝訪道求仙、鑄鼎昇天的神話傳說;宋、元道書的記載中,黃帝昇天為太一君;黃帝土德,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其神為軒轅之宿;享之為五帝的中方君以配天。

關鍵字:軒轅大帝、黃帝、道教神仙

目錄

  1. 緒論 
  2. 轅大帝的生平與事功
  3. 軒轅大帝訪道昇天的傳說
  4. 軒轅大帝信仰的形成與流傳
  5. 結論
  6.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古代文獻

《二十五別史》,劉曉東主編,陸吉校點,濟南:齊魯書社,2000。

《三洞群仙錄》,南宋‧陳葆光著,收入《正統道藏》第31冊,正乙部,筵字號。

《大戴禮記解詁》,清‧王聘珍撰、王文錦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山海經》,晉‧郭璞傳,收入《正統道藏》第37冊,太玄部、竟字號。

《王屋山志》,唐‧李歸一撰,民國間影印明刻本,收入《中國道觀志叢刊》第1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太平御覽》,宋.李昉等撰,上海涵芬樓影印宋本,北京:中華書局,1998。

《中國道觀志叢刊》,共三十六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世本》,漢‧宋衷注、清‧孫馮翼集,據問經堂叢書本排印,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1985。

《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

《史記》,西漢‧司馬遷,臺北:鼎文書局,1977。

《列仙傳》,漢‧劉向著,收入《正統道藏》第8冊,洞真部,記傳類,海字號。

《仙苑編珠》,宋‧王松年撰,收入《正統道藏》第18冊,洞玄部,惟字號。

《仙都志》,二卷,唐‧陳少微編集、吳明義校正,收入《正統道藏》第18冊,洞玄部、記傳類,鞠字號。

《尚書》,漢‧孔安國傳,景印宋乾道淳熙間建安王朋甫刊本,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叢刊第二、三種,臺北:中央圖書館,1991。

《青城山記》,上、下卷,清‧彭洵編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刻本,收入《中國道觀志叢刊》第8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帝王世紀》,晉‧皇甫謐著,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南嶽總勝集》上、中、下三卷,宋‧陳由夫撰,收入《中國道觀志叢刊》第9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注,明世德唐本等,臺南市:唯一書業中心,1975。

《黃帝九鼎神丹經訣》,二十卷,收入《正統道藏》第31冊,洞神部,眾術類,溫字號

《黃帝四經今註今譯》,陳鼓應譯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漢書》,東漢‧班固,臺北:鼎文書局,1983。

《崆峒山志》上、下卷,清‧張伯魁纂修,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刊本,收入《中國道觀志叢刊》第3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臺北:鼎文書局,1985。

《新編管子》,王冬珍等校注,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

《新譯莊子讀本》,黃錦鋐註譯,臺北:三民書局,1992。

《新譯管子讀本》,湯孝純注譯、李振興校閱,臺北:三民書局,1995。

《新譯尚書讀本》,吳璵註譯,臺北:三民書局,1997。

《新譯禮記讀本》,姜義華注,臺北:三民書局,1997。

《路史》,宋.羅泌,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8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國語》,清代明道本,四部叢刊影印明代翻刻公序本,臺北:里仁書局,1980。

《雲笈七籤》,宋.張君房集,收入《正統道藏》第37、38冊,太玄部,以字號。

《廣黃帝本行記》,唐.王瓘,收入《正統道藏》第8冊,洞真部,記傳類,海字號。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元.趙道一編,收入《正統道藏》第8冊,洞真部,記傳類,海字號。

《磻溪集》,金‧丘處機,收入《正統道藏》第43冊,太平部、友字號。

《禮記集解》,清‧孫希旦,十三經清人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95。

現代專書

王青:《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臺北:洪葉文化,1998。
王叔岷:《莊學管闚》,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
中華炎黃研究會等編:《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印順:《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臺北:正聞出版社,1994四版。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臺北:麥芽文化,不著撰年。 
余明光:《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吳光:《黃老之學通論》,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周一謀譯注:《馬王堆漢墓出土房中養生著作釋譯》,香港:海峰出版社,1992。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 
何光岳著:《炎黃源流史》,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柏明、李穎科著:《黃帝傳》,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初版,2005初版二刷。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4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郭大順:《追尋五帝》,香港:商務印書館,2000。
森安太郎著、王孝廉譯:《黃帝的傳說─中國古代神話研究》,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8。
魏啟鵬:《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 
錢穆:《黃帝》,臺北:東大圖書,1978初版,1996第4版。
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楊寬:《上古史導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傅斯年:〈夷夏東西說〉,《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一種,1935,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景印,1992。
劉文學:《黃帝故里文獻錄》,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蘇秉琦:《華人‧龍的傳人‧中國人》,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

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現代專書

王北辰:〈黃帝史跡涿鹿、阪泉、釜山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44年第1期。

王北辰撰:〈橋山黃帝陵地理考〉,《西北史地》1995年第2期。

王叔岷:〈黃老考〉,《東方文化》13卷第2期(1974.7)。

王婆楞:,〈略談黃老學派〉,《人文雜誌》1957年第2期。

唐蘭:〈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考古學報》1975年第1期。章太炎,〈中華民族解〉,所著《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許抗生:〈略論黃老思想的產生和演變〉,《文史哲》1979年第3期。

黃留珠:〈對漢初崇尚黃老之學的剖析〉,《人文雜誌》1979年第2期。

張耀民:〈黃帝冢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甘肅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頁114-116;〈黃帝冢原址考〉,《西北史地》1994年第1期。

劉家齊:〈黃帝和夏朝年代考〉,《安徽史學》1994年第2期。

傅斯年:〈夷夏東西說〉,《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一種,1935,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景印,1992。

鄭素春:〈道教仙傳中的黃帝〉,《輔仁宗教研究》第14期(2006年冬)。

蘇秉琦:〈關於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65年第1期。

錢穆撰:〈劉向歆父子年譜〉,收入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收入所著《顧頡剛古史論文集》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

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收入所編《古史辨》第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參考網站

  1. 三祖聖地/文獻紀錄/涿鹿
  2. 中國通用旅遊
  3. 百度百科/黃山
  4. 語言文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