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共同體,文化的連續
一個國家必須有此記憶以提供內聚力,連續和認知的意識,經過愈長,國家認知的覺醒就愈大。 認知 二次大戰結束,國際化和極簡化造成了疏離、衝突、健忘,各種不同城市都喪失了認同,不祇在已發展世界.也在新興國家發生,在現有經濟全球化,跨國消費意織和全球文化的出現,城市實質上支離破碎,社會隔離和精神枯竭,城市看起來都相似,因有相似的設計,速食品,品牌店和相似都文化,正式和非正式城市結構,核心和外圍,都市和鄉村住民的差異逐漸擴大和經常發生衝突。 這負面趨勢啟動了從政府至地方社區各社會層面的反感,他們有共同企圖去創造地方認知,再發掘獨特特徵,再組合破碎的都市結構,再建立社區意識,再獲得自我,這動機不祇是從觀光和投資中獲得經濟利益,也從文化和政治上所獲得。 共同體 從上而下方法,認為人們在發展上幾乎沒有選擇,他們不能滿足社區和個人不同的慾求,有許多過去保存方案中顯示他們忽視原始社區,而只注意到建物商業和物質上的層面,大部份舊有都市結構都被政府或開發者接收,而祇是外殼被再利用或做商業同途,或更壞情況,所有舊建物都被徹底破壞,而後被新建物或新功能所取代。 不同的社區工作者和非政府組織,正快速以不同方式透過區域力量去建立社區環節,治療社會和種族的隔閡,再次控制他們自己的抱負和保護他們自己的資產。 為了延伸他們力量,不同資產組織和工作者,組成了同盟和聯絡網,甚至和政府組織,國際組織合作並獲他們支持,以加強他們同盟形式,不管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方式,我們和所有不同的擁有者,挪向更均衡伙伴和合作關係。 持續性 我們體認到人文和人類族群生存端視如何照顧好環境,如何和其他人維持和諧關係,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的持續成為我們今日主要關注的事,以確保過去至未來的連續性。保持,保護,修護,活化我的材料和古蹟是社區文化體的目標。 親密性 家是人類最重要地方,可讓家人感到安全,滿足和自傲。我們能用房子,鄰居,地區,城市甚至國家來聯繫家。家的意義是透過親密性來形成,是由於他習慣於居位地區中語音。一個人日常例行生活包括生活,工作和玩要,形成了對建物形式和空間的認知和影響。 人是家庭一部份,家是社區一部份。個人的經驗由於社區分享,也深埋於特定地方住民共同的記憶。 成熟度 時間是重要因素。從嬰兒期至成人中平時發展的親密性,有時他需各世代去確保成熟及親密性直到深入於共同記憶中。 當代速食和速成文化,使得事情變得非常快速,包括建物環境,及時享樂和快速滿足,促成迅速改變和健忘,不連續及和過去的完全分離、?壞,使得再發展、再建築成為今日的使命。 我們應該回到〝慢〞形式,以便讓〝發酵〞過程的發生自然些,經由減速程序的改變,我們將再結合現在和過去,以更成熟程去處理和治療失去的記憶。 連續性 城市是人們記憶的總合,社區所創造累積的貢獻沿著歷史時間線而行。由上一代傳到這一代資產,如都市成型,建築物和其他人工添加物都實質化,形成都傳統。 為了下一代,我們不得不延伸資產的生命週期,仍確保能和他們的根連結,且傳送過去的記憶至未來。 如此,我們必須組成市民同盟,社區網和各擁有者的結盟,以為保存和發展間求平衡,並確保建築環境的祥和演進。 教育 為了確保連續和持續我們必須透過訓練和教育,加強一般社區居民的能力。己逝去的工匠和傳統技藝必須予以復甦和復活,且和當代創新和現在科技提昇相結合。 建築有許多配置:形態學上的,社會學上的和象徵性(外觀、功能、意義)。他是從藝術利科學,從哲學到工程經由許多訓練所得交會點。所以在這複雜和內部互相關聯事物上,內部訓練方式是必須的。 建築師,學院派者,學者,訓練者,專家在透過各種方式做社區教育的促進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必須幫助他的社區去尊重和感受他們自己的遺產,教導他們了解現有平常結構和人工建物,訓練他們發掘他們的自己的資產,和維持傳統和提昇他們自己遺物的專門使用。 保存意即為了現代及未來一代所做社區文化體的滋養。 我們傾向於容忍接受我們的環境,我們忘記花時間去了解和感觸城市組成是什麼,或許,因我們習慣於改變和許多我們的環是相對的新和改變,以致於我們不再察覺到。(薇薇安芭卡拉遜娜,國家發展部長,新加坡,於2002年mAAN新加坡研討會上) 從2002~2003 UNESCO亞太文化資產獎得主所學習到 自從2000開始UNESCO位於曼谷的亞太文化諮詢委員辦公室就頒了亞太文化資產獎給許多亞太區域內的傑出保存規劃案,以肯定個人、組織或公司以私有或公有領域,在位於亞太區域內建物、都市區塊、小鎮的保有和修復所做傑出成就。 傑出獎項種類必須符合下列標準: ˙清楚表達資產價值以便透過保存傳送地方精神。 ˙建物的正確使用和適用。 ˙在保存工作上能清楚說明建物在文化、社會、歷史和建物特點。 ˙在說明建物特性上能了解保存/修復的技巧上問題。 ˙正確原料的使用。 ˙有關於建物個性和原來場所品質,如何好好使用新元素和創造新的解決技巧。 ˙對於過程中和產出物貢獻於周遭環境,地方社區文化和歷史軌跡的持有態度。 ˙規劃案在保存實務和政策上的影響,包括地方上的,國家的,區域的,國際的。 ˙正在進行的社會-經濟變動和規劃案的關聯和未來使用和維修的供應。 ˙規劃案方法的技術上的一致性、複雜性和敏感性。
|
傑出得獎者 Cheong Fatt Tze(成肥記)官邸,檳榔(2000) 這案子被挑選為最傑出得獎者,因它在保存檳榔社區的歷史和文化資產上有異常的成就,歷史的保存是經由小心翼翼的廣泛使用研究在建築,傳統工匠技藝,和傳統原料於修復上,進口原料配合原來和進口的技藝工匠確保施工方法的真實性,所需技巧基於吻合的科學分析而被復甦使用。 經由地方政府迅速扮演強力資產保存者,在檳榔的資產保存步伐產生巨大的變動和影響,刺激了周邊環境建物的修復和再使用,和把他的修復案做為範例遍及整個城市和其他廣大區域。 河安(和安) 這個案子顯示保存策略的成功能被完成在於社區裏面的整個基地透過國際專家和地方工匠遵循已規劃好的觀測,挑選和修復所做的技巧。經由提供技巧訓練於當地工匠和再建造期問知識的傳遞,而讓此成為歷史保存教育的典範。 私人和商業使用的不同促進了社區長期的變動,而這些變動是經由生產商業化和國產品多樣化的歷史傳統的持續而形成。 全瓦 帕克希瓦倫 哈維里 拉加斯坦(2000) 此案是一個非常惡化歷史建物的復建,恢復到原來情況,並賦予延續生命,此修復成功案例是由當地傳統工匠和使用當地原料完成,因為他們都符合經濟和技巧實務。 在復建過程中,大量地方工匠被招募,分派長期經濟利益予社區,幫助許多匠師建立他們自己建築工廠特別是歷史復建,案子的高知名度透過他的創新增加了大眾對於這800年歷史琥珀小鎮的主要規劃保存的作品的支持。 雅加達國家資料館(2001) 這案子是私人領域修復專家,考古學家,政府保有專家和地方匠師共同努力完成。300年古殖民時代官邸被賦予新生命和堅強教育使命成為當地文化中心。 這復建完官邸不只是保護印尼資產的重要地標,也刺激了雅加達周邊地區環境的再生,不管政治不確定性它仍是成功保有的好樣本,它的成功激發了在歷史保存上原本就有的機會的覺醒和感激市民和大眾的角色,開啟在資產保存未來合作的道路。 阿奇切特拉格夫堡壘 拿可爾 拉加斯坦(2002) 這是一個經由技巧的了解,多平面的,標準組成保存計劃複合組成對一已廢棄和破壞的12世紀堡壘所做大規模的修復,經由各種層次介入以符合所遭受破壞來執行簡易化的方法。 嚴厲的保存步驟結合現代科學技巧和恢復傳統工匠和原料的應用,去掉不協調增建物和採用新基礎建設服務設施以便允許現代住宿使用,經由這些作為,安排至保存這地的意義,使建築和景觀更具體化,捕捉和尊敬各不同時期於保存工作的組合。 正在進行為建立一生命研究實驗室,提供教授和學生有價值教育領域,回報給當地民眾一大型開放空間做為慶典文化表演,宗教儀式集會點,所以給予了要塞豐富歷史的連續性。 從化市 廣裕祠(2003) 這傑出個案是一個地方資產保存的突出範例,他經由鄉民,政府官員,技術顧問的配合克有限資金而完成,經由涵蓋和明確的方法以隨時支持修復規劃可確保持續性。 經由深思的抉擇和高水準的傳統技師小心翼翼保存建物歷史改變的配置,這案子是遵循威尼斯憲章和拿拉條款透過嚴厲方法得到真實靈敏易受影響的文件,評估和詮釋建物資產價值,這建物成為小村歷史的生活紀錄,也捕捉了從宋朝至現代的中國歷史軌跡。 成功關鍵 上述案子能贏得最高獎項和肯定是他們能成功的清楚說明資產價值,意義和地方精神,同時也因正確的使用和適應新的環境,他們的傑出在於闡述保存案中社會,歷史,建築重要意義上。 可以證明他們能完全了解當遇到相關技術保存的問題,能使用正確的建築和結構技術,應用正確材料,和成功的加入新元素和新解決技術。 計劃案還包括能提供有價值的貢獻於社區文化單位,對於保存實務和政策有實質影響,並使之更有生存活力和持續性。 後記 大龍峒保安宮修復計劃主要表現於其技術成就,及其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之雄心範圍之廣與用心之深。 該專案採平衡方法,在使用現代科學保護方法和傳統建築及裝飾工藝之間取得了平衡,以盡其所能地恢復此一歷史建物之原貌,其對修復細節之審慎,注意,及對此專案之慷慨贊助,在保護此建物之宗教和建築上具有重大意義。 從計劃中得到的知識和技術傳送至廣大社區是極其重要,所有文化體認能夠獲得保證和對自己文化資產感激,因自我肯定和從下一代得到滋養。 參考 1.此報告提出於2004年5月2日~6日由台灣台北大龍峒保安宮舉辦的文化資產保存國際研討會。 2.作者是國立新加坡大學建築系高級研究員,專精於東南亞建築和城市的歷史,理論和形態學,mAAN(現代亞洲建築網)創始委員,IAI(印尼建築師協會)專業委員,ICOMOS 科學委員會委員,亞洲學院資產保存分會委員,為一國際保存專家並被指定為UNESCO亞太文化資產獎評審委員(2002開始)。 3.“2003資產獎光榮評價列舉”, “2000~2002 計劃大綱和列證”,“2003曼谷UNESCO 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 |